姜铃

时常摸鱼,偶尔爆更

【张新杰中心向】山河流金

#全篇侧面描写

#竞赛作文风格

山里来了一位医生。

医生是个青年男子,穿着干净整洁却有些破旧的白大褂,戴着黑框眼镜,清瘦的身躯像是风一刮就要消逝一样。

村支书把医生介绍给全村还能自由行动的村民的时候说,这是什么什么孵蛋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外派来解决时疫的。村民们半信半疑。

山东头老张说,这还是个孩伢子,自己都管不了自己,还能治病?

山北李婶也说,自己儿子才十六,看着比他都大不少,啥事也不晓得。这医生怎么看怎么不靠谱,还不如刘半仙。

山里正盛行着严重的时疫,正要到农忙时节但主要劳动力基本都病倒在家里,能活动的所剩无几,到晚上甚至山里都点不起一束光亮,所有的柴禾都被用来烧醋消毒,但是仍然无法阻碍时疫的蔓延。

久负盛名的刘半仙和药到病除的吴老中医合计着开了药方,天天忙着满山派发草药,跳神驱鬼。开始似乎有点效果,但有一天村民发现吴老中医病倒的时候,他们开始着急了。

无奈这个似乎连走路都不稳的瘦高个医生,完全无法满足村民对于救苦救难观世音的想象。

医生在山南一处废弃的小屋住下了。

第二天他出现在病情最严重的赵家门口。赵家的门半掩着,医生鬼魅一般飘了进去。

一个星期以后,赵家亮起了一盏灯 。是城市里才有的风灯,明亮而恒定的光芒照亮了逼仄的空间。

赵家大儿子是全村有目共睹的病重患者,是最早病倒的而且一直在生死线附近徘徊,几次昏死勉强挺到现在,竟然被那个自己就半死不活的医生治成了活蹦乱跳的样子。

按照山里的风俗,赵家在医生的小屋外面挂上了一盏灯笼。

灯笼在那个脸色苍白的医生脸上映着,莫名给他增添了几分人气。

有了第一盏就有第二盏,第三盏,山村一点点回复活力,村民们开始渐渐相信这个文弱的医生和他拿着的各种各样不知名的仪器。

医生走家串户,在山里掀起一股科学普及的风潮,他时常在治愈过的病人家里讲授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卫生问题,用简单易懂的示范让村民们明白艰涩的理论。刘半仙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的装神弄鬼,在某个夜里灰溜溜地夹着他的道袍走了。又变得精神矍铄的吴老中医进了城,据说是准备学习西医,将自己的知识真正发扬光大。

医生门口的灯笼越来越多,夜晚山上亮起的风灯也渐渐连成了片。山村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农忙,村民脸上长期停滞的痛苦和迷茫被一扫而空,希望点亮了他们朴实的脸庞。

医生在山里呆了一个夏天,那抹颤颤巍巍的白色是整个山村的希望。

秋收第一捧麦子打出来的时候,村支书带着白面蒸的馒头去拜访两天未出屋的医生。医生救了几乎全村人的生命,没有他就没有这一捧麦子。

他虔诚地打开了医生破旧小屋的房门,挂满房檐的灯笼在他头顶摇晃着稳住了身形。

医生伏在窗前桌上一动不动。

村支书心一沉。

“大夫,大夫!”

医生走了。

医生葬在山顶一片茂密的树林下,他出殡那天下着蒙蒙细雨,所有村民都捧着医生送给他们的风灯,在阴暗潮湿的山路上默默地行走。灯光微弱却执着地亮着,在茫茫的大雾中缀成一条绶带。

医生是心脏病突发,悄无声息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被查出没有多少时间以后,申请了这份工作,告别了所有的牵绊,只身来到病魔的聚集地,用磨出毛边的白大褂和微弱的灯光,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医生头七那天是农历五月十三,下了瓢泼大雨,村民们在山口的庙里自发地集合了,却半天没有人说话。

最后李婶说:“咱大家伙儿给孩子点个灯吧,等他回来。”

那天晚上雨停了,山里点起了一盏一盏的灯,在被雨水洗过的黑暗里显得格外清楚,恒定而坚守。温暖的黄色灯光在每家每户的窗口连缀,形成一条绵延不绝的流金之路,像是丰收的麦浪。

评论(4)

热度(30)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